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开源促进会)是国际公认的开源协议标准制定与认证组织,其核心使命是定义和维护“开源”的法定标准,确保开源软件的法律合规性和生态互信。
作用维度 | 具体内容 | 案例 |
|---|---|---|
定义开源标准 | 明确开源软件需满足“四大自由”:使用、研究、修改、分享的自由。 | 拒绝限制商业用途或歧视性条款的协议(如旧版JSON License)。 |
认证开源协议 | 审核许可证是否符合OSD,通过后列入官方列表(如MIT、GPL、木兰协议) | 木兰协议(MulanPSL v2)成为首个OSI认证的中英双语协议,推动中国开源国际化。 |
维护生态信任 | 提供“OSI Certified”标志,用户可通过该标识快速识别合规开源软件 | 软件标注“OSI Certified”即表明其采用OSI认证协议分发,降低法律风险。 |
推动新兴领域标准 | 制定《开源AI定义》(OSAID 1.0),要求AI系统开源代码、数据及权重 | Meta的Llama 3因未公开训练数据被认定为“非开源AI”,引发行业合规讨论。 |
OSI认证流程分为协议认证(针对许可证文本)和软件认证(针对具体项目)两类:
2.1 协议认证流程(License Approval) 面向对象:许可证起草者(如企业、开源社区) 步骤:
2.2 软件认证流程(OSI Certified标志使用) 面向对象:采用OSI认证协议的开源项目开发者 要求:
软件必须完整包含OSI认证协议文本(如LICENSE文件)。
在发行版中标注声明:
This software is OSI Certified Open Source Software.
OSI Certified is a certification mark of the Open Source Initiative.
电子分发:声明置于README等显眼位置。 实体分发:声明印刷于包装或介质表面
2.3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