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员界,流传着这样一条铁律:杀一个程序员不需要用枪,改三次需求就够了。
这虽然是句玩笑,却精准道出了那个让所有开发者心头一紧的瞬间—当产品经理带着微笑走来,轻声说:“嗨,有个小需求,我们能不能稍微改一下?”
这一刻,程序员听到的往往是代码世界的崩塌声。为什么简单的改需求三个字,能拥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很多圈外人不明白,觉得不就是动动键盘的事儿吗?把按钮从左边换到右边,把蓝色换成黑色,能有多难?
讲真这事儿比想象的复杂一百倍。
一、你以为是换个零件,其实是重做发动机
首先,你得明白软件代码不是一堆可以随便替换的独立零件。它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系统。
你看到的页面上一个简单的登录按钮,它背后连着的是用户验证、密码加密、数据库查询、登录状态记录、前端界面反馈……这一整套流程。
你说:“咱们把登录方式改一下,加个扫码登录吧。”
这听起来是个小改动,对吧?但在程序员这里意味着整个用户验证的底层逻辑都要动。他要去研究新的技术,重写接口,修改数据库结构,还要保证旧的登录方式不出错,测试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你眼里的换个零件,在程序员这儿是得把发动机拆了,重新设计再装回去。工作量不是加一笔,而是乘以十。
二、毁灭的不是代码,是程序员的心血
比加班更让人崩溃的是精神上的打击。
一个负责任的程序员,在写代码前会花大量时间思考。怎么设计才能让程序跑得更快?怎么组织结构才能让以后维护更方便?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逻辑上的完美和优雅。
这套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运行稳定的代码结构,是他们熬夜掉头发换来的心血结晶。
然后,一个没想清楚的需求砸过来直接把这套结构的核心逻辑给废了。
这就好比你花了三天时间,把一屋子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所有东西都放在最顺手、最合理的位置。结果有人过来说:“我觉得冰箱应该放在卧室”,然后直接动手开始搬。
那种感觉就是自己所有的思考、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专业判断,瞬间被否定了。挫败感和无力感,才是最致命的。
三、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说白了,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把产品做好。矛盾的根源在于沟通和工作方式。
程序员怕的从来不是改需求,而是没想清楚就来的、不专业的、反复横跳的改需求。
很多时候一个需求改来改去,不是因为市场真的变化那么快而是因为提需求的人自己一开始就没想明白。他们把程序员当成了可以实时预览效果的工具,而不是一个需要时间进行严肃工程开发的工程师。
一个靠谱的合作,应该是产品经理在提出需求前,已经做了充分的调研和思考,想清楚了前因后果。改动时能清晰地告诉程序员为什么要改,并且愿意一起评估改动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而一个成熟的程序员也会在开发时就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让代码结构更灵活,以应对合理的变化。
最后
所以,别再把改需求这事儿看得太简单了。
第一,从技术上说,软件是个复杂的系统,任何改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量远超想象。
第二,从心理上说,它轻易否定了程序员的专业劳动和心血,这种挫败感杀伤力极强。
第三,说到底,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和尊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不改需求,而是怎样进行专业且经过深思熟虑的需求变更。
下次在提小需求之前,多想一步,多沟通一句。毕竟,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船沉了,谁也跑不了。
与君共勉~ 别忘了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