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两堆需要对齐的“三维点”时,ICP算法几乎总是应该考虑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克服ICP对初始值敏感的缺点,通常会提供良好的初始估计,比如使用其他传感器(如IMU、轮速计)或粗略的匹配算法来提供一个初始变换。
1. 概述
ICP,全称 Iterative Closest Point(迭代最近点),是一种用于点云配准(Point Cloud Registration)的经典算法,核心目的是找到两个点云之间的最佳空间变换(旋转矩阵 R 和平移向量 t),使得其中一个点云(称为源点云或移动点云)能够与另一个点云(称为目标点云或固定点云)最大程度地重合。
核心思想
ICP算法的思想非常直观,其基本假设是:如果两个点云处于正确的位置,那么源点云中每一个点,在目标点云中的最近点,就是它的对应点,基于这个假设,ICP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优化变换参数:
- 为源点云中的每个点,在目标点云中寻找最近邻点作为对应点
- 基于找到的对应点对,计算一个最优的刚体变换(旋转和平移),使得这些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最小。
- 将计算得到的变换应用于整个源点云。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足某个收敛条件(如误差变化小于阈值、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等)。
2. 算法步骤
给定源点云 P = {p₁, p₂, …, pₙ} 和目标点云 Q = {q₁, q₂, …, qₘ},ICP算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最近邻搜索
对于变换后的源点云 P’ 中的每一个点 pᵢ’,在目标点云 Q 中寻找其欧氏距离最近的点 qᵢ,组成初步的对应点对 (pᵢ’, qᵢ)。
这是算法中最耗时的步骤,通常使用KD-Tree或Octree等空间数据结构来加速搜索。
步骤二:剔除错误对
并非所有找到的最近点对都是正确的对应关系,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剔除错误对,以提高配准精度和稳定性,常见策略包括:
- 距离阈值:丢弃距离大于某个阈值的点对。
- 法向量夹角阈值:如果点云有法向量,丢弃法向量方向差异过大的点对。
步骤三:计算最优变换
这一步是算法的核心,基于保留的点对集合,计算一个旋转矩阵 R 和平移向量 t,使得以下目标函数最小化: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SVD(奇异值分解) 或四元数法封闭解来求解,以下是SVD方法的步骤:
步骤四:应用变换
将计算得到的变换 (R, t) 应用于整个源点云 P:
步骤五:迭代与收敛
重复步骤一至四,直到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 均方误差(MSE) 的变化小于设定的阈值。
- 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 变换参数 (R, t) 的变化足够小。
3. ICP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 概念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 精度高,在良好初始值和小位移情况下,收敛精度很好。
- 适用范围广,是许多高级配准算法的基础。
缺点:
- 对初始值敏感:如果两个点云的初始位姿相差太大,很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这是ICP最主要的缺点。
- 寻找最近点耗时:虽然可以用KD-Tree加速,但大数据量时仍是性能瓶颈。
- 假设所有点都有对应点:要求两个点云有较大的重叠区域。对于重叠度低或存在大量异常点的场景,效果较差。
4. 应用场景
ICP算法的本质是对齐两组三维数据,因此其应用贯穿于所有需要处理三维几何信息的领域。
a. 机器人自主导航(SLAM)
- 激光SLAM中的帧间匹配:在LOAM等算法中,虽然使用了特征点(边缘、平面),但其“点到线”和“点到面”的误差最小化思想与ICP一脉相承,可视为ICP的泛化形式。ICP本身也可用于激光雷达连续两帧扫描之间的位姿估计(里程计)。
- 回环检测:当机器人回到之前经过的地方时,可以用ICP将当前扫描的点云与历史地图进行匹配,以识别出当前位置并校正累积误差。
- 多传感器融合:例如,将激光雷达点云与高精地图进行ICP匹配,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精确的全局定位。
b. 三维重建与计算机图形学
- 多视角扫描对齐:物体三维重建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次扫描,ICP算法用于将这些不同视角下得到的点云碎片对齐并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
- 动态场景重建:例如,对人体进行动态扫描,将不同时间刻的点云序列对齐到一个公共坐标系下,以重建动态过程。
c. 工业检测与逆向工程
- 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扫描一个制造好的零件,生成点云,再与它的原始CAD设计模型进行ICP配准,配准后,可以计算偏差色谱图,直观地显示哪些地方制造有误差。
- 逆向工程:对实物进行扫描得到“点云”数据,通过与标准模型或不同扫描片段的配准,来获取其三维数字模型。
d. 医学影像分析
- 多模态图像配准:将不同设备(如CT、MRI)或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医学影像(可转换为三维点集或表面模型)进行对齐。例如,将手术前的规划数据与手术中的实时数据进行配准,辅助外科医生进行精准手术。
- 疾病进展监控:对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脑部或肿瘤扫描数据进行配准,可以精确分析病灶的大小变化。
e. 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
- 虚拟物体叠加:通过ICP将虚拟物体的坐标系与真实世界的点云(来自深度相机)进行对齐,从而实现虚拟物体在真实场景中的稳定、精确放置。
- 场景追踪:持续将当前帧的点云与已知的环境模型进行ICP匹配,以实现相机在空间中的实时位姿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