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如何通过外网访问内网?从外网访问内网几种技术模式和具体实现步骤方式:局域网IP转换公网地址、点到点直连等

如何通过外网访问内网?从外网访问内网几种技术模式和具体实现步骤方式:局域网IP转换公网地址、点到点直连等

原创
作者头像
网络前线
发布2025-10-24 11:33:59
发布2025-10-24 11:33:59
6670
举报

让异地外网网络能够正常访问内网本地设备资源,是现代互联网信息化远程办公、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等的广泛需求。由于内网设备通常没有固定公网IP,有的甚至无法获得公网IP,普通非专业人员很难从外网访问。本文将详细解析几种主流的技术模式 和对应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端口映射、动态域名、P2P技术、反向代理、VPN等,从实现原理、典型软硬件到优缺点进行全面阐述,帮助读者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

一、端口映射(软件和硬件二种方案)

包括硬件上的端口映射,和软件上的端口映射方法。如有公网IP时,使用路由器设置端口映射设置实现让外网访问内网,适合有公网IP有路由设置的网络环境使用;没有公网IP时,使用nat123端口映射或类似网络端口映射工具,直接将内网IP端口转换成自定义域名端口,从而让外网直接通过自定义域名端口来访问。

1、使用端口映射工具让外网访问方法

常见的端口映射工具有如nat123、ngrok、frp等,这里以目前界面化较多人使用的nat123端口映射设置为示例,操作步骤参考:

(1)下载并安装nat123客户端

在自己本地目标服务器,或所在内网另台网络设备上,下载安装适合本地平台系统的版本客户端。如windows的对应下载安装windows版本客户端。

(2)注册并登录使用nat123客户端

对应官网注册链接页面,获取属于自己的帐号,然后登录客户端使用。

注:如是windows客户端的,登录后有界面化直接添加修改等操作;如是Linux客户端等的,对应登录官网管理后台进行添加修改等操作使用,会自动同步数据生效,这样即使人不在现场,后续也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远程变更或查看管理。

(3)在nat123上添加映射设置

登录客户端后,在主界面上默认映射列表下方有个明显的“添加映射”点击,出来新的编辑映射页面。在这个添加页面,根据自己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映射类型(如非80、80、443等),和自定义填写内网地址(以本地实际访问的地址端口填写)和外网地址(自己域名,或默认生成的自定义二级域名),确认保存即生效。

(4)测试外网访问

当我们在目标内网本地使用nat123映射并添加了映射配置后,在外地等任意上网地方,通过对应外网域名端口地址,即可以正常访问了。

2、路由器端口映射步骤参考(附动态域名解决IP不固定问题)

端口映射步骤主要分为设备配置和规则验证两个阶段,具体操作因路由器型号略有差异,以下是通用流程:

(1)‌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

使用浏览器访问路由器后台(通常地址为192.168.1.1或192.168.0.1),进入“虚拟服务器”或“端口映射”配置页面。 ‌

(2)‌添加映射规则‌

找到映射位置后(有的叫转发规则,有的叫NAT),添加规则,结合本地实际场景合理设置内外网地址信息。

‌填写内网信息‌:选择需要对外开放的设备IP地址和端口(如内网服务器IP80端口)。

‌设置公网参数‌:输入路由器WAN口公网IP地址及对应端口(若运营商未提供公网IP,需申请或使用动态DNS服务)。 ‌

‌启用DMZ转发‌:部分路由器需勾选“开启DMZ转发”选项以允许外网访问。 ‌

(3)‌保存配置‌

完成规则设置后,点击“保存”或“应用”使配置生效。若未保存,重启设备后设置将失效。 ‌

(4)‌‌外网访问测试‌

通过公网IP+映射端口尝试访问(如公网IP:80),若无法连接需排查服务器防火墙设置或网络连通性。

(5)域名访问实现

当路由映射生效后,不想用IP记访问的,可以更换使用域名格式来访问。根据IP是否固定,使用静态域名解析和动态域名解析方案。如在自己注册域名解析网站上,添加对应的A记录,让自己代替IP来访问即可。如果IP不固定的,需要使用动态域名解析DDNS服务,它会自动将固定域名实时解析到本地最新公网IP上。

动态域名(DDNS)绑定动态 IP 与域名原理:内网设备(或路由器)通过 DDNS 客户端,定期将当前公网 IP 发送给 DDNS 服务商;服务商将 IP 与固定域名绑定,更新 DNS 解析记录;外网用户访问该域名时,DNS 服务器返回设备当前公网 IP;配合路由器的端口映射(将公网端口请求转发至内网设备的私有 IP 和端口),实现外网访问。

动态域名解析实现方法:通过路由器设置(需要对应目标提供DDNS服务商上注册登录帐号)实现,或支持DDNS的工具便捷实现。如直接通过nat123客户端添加个动态域名解析记录,使用自己域名或默认提供的自定义二级域名,确认保存即生效,可以测试下对应PING域名与本地公网Ip的关系。

二、P2P 技术:点对点直连,不依赖公网服务器

1、原理

P2P(点对点)技术通过NAT 穿透实现外网与内网设备的直接通信,无需依赖中心服务器转发数据。其核心是解决 “NAT 设备对私有 IP 的隐藏” 问题,关键步骤包括:

内网设备与外网设备分别向一个 “中继服务器”(仅用于交换信息,不转发数据)注册自己的 NAT 类型和端口信息;

中继服务器分析双方 NAT 类型(如全锥形、限制锥形、对称型),计算穿透方案;

双方根据方案尝试直接建立连接(如发送 “打洞包” 突破 NAT 限制);

连接成功后,数据直接在双方之间传输,不再经过中继服务器。

2、典型工具

ZeroTier:开源轻量,支持跨平台,自带虚拟局域网管理;

Tailscale:基于 WireGuard 协议,易用性强,适合个人和小团队;

N2N:去中心化设计,支持大规模节点组网,适合定制化需求。

nat123:全端口映射类型时,用固定内外网相同端口访问;80网站用80映射后,可以同时开启本地公网IP加速,让网站图片数据文件走本地公网带宽速度。

三、反向代理:通过公网节点中继数据

1、原理

反向代理是最直接的方案:通过一台拥有固定公网 IP 的服务器作为 “中间人”,转发外网与内网设备的通信数据。流程如下:

内网设备主动连接公网服务器(建立长连接),注册需要暴露的服务(如端口、协议);

外网用户访问公网服务器的特定端口;

服务器将请求通过长连接转发给内网设备;

内网设备的响应经服务器原路返回给外网用户。

本质是通过 “反向代理” 实现内网服务暴露,核心是公网服务器的转发能力。

2、典型工具

frp:开源软件,支持 TCP、UDP、HTTP 等协议,实现功能繁杂,需自备公网服务器和具备技术基础;

ngrok:易用性强,提供免费和付费服务,付费版价格较高。国内访问延迟大,不总能连接成功;

wxtnet:易用性强,支持TCP、HTTP/HTTPS协议,提供短期免费服务和付费服务,支持跨平台,国内访问速度快,服务可靠性高。

nat123:普通非全端口类型时,穿透数据走转发模式,可以自定义域名端口访问地址。同时支持自己公网win主机搭建自己独立映射服务器使用,使用客户端发布功能即可简单实现。

四、VPN(虚拟专用网络):构建加密 “内网通道”

1、原理

VPN 通过在公网中建立加密隧道,将外网设备 “接入” 内网,使其获得与内网设备相同的网络权限。其核心是通过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让外网设备直接访问内网资源(如文件服务器、打印机、数据库等)。

2、具体流程为

内网部署 VPN 服务器(需有公网 IP 或通过端口映射暴露);

外网设备安装 VPN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

双方完成身份验证后,建立加密隧道;

外网设备通过隧道发送的请求,会被 VPN 服务器转发至内网目标设备。

3、典型软硬件VPN方案

软件方案:OpenVPN、WireGuard、L2TP/IPsec等;

硬件方案:对于企业应用,选用企业级 VPN 网关(如 各种企业级路由器),家用的话,可以选择支持 VPN 功能的家用路由器。

五、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控制功能

一些远程桌面软件本身就解决了NAT穿透问题。

常见工具: ToDesk、TeamViewer、QQ远程桌面等。

原理: 这些软件的客户端会主动连接到厂商的服务器,建立一个中继通道。你通过软件的ID和密码即可远程控制内网电脑。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远程桌面、文件传输,不太适合部署Web服务等。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端口映射(软件和硬件二种方案)
    • 1、使用端口映射工具让外网访问方法
    • 2、路由器端口映射步骤参考(附动态域名解决IP不固定问题)
  • 二、P2P 技术:点对点直连,不依赖公网服务器
    • 1、原理
    • 2、典型工具
  • 三、反向代理:通过公网节点中继数据
    • 1、原理
    • 2、典型工具
  • 四、VPN(虚拟专用网络):构建加密 “内网通道”
    • 1、原理
    • 2、具体流程为
    • 3、典型软硬件VPN方案
  • 五、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控制功能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