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聊聊测试管理者如何避免“艺术品”思维

聊聊测试管理者如何避免“艺术品”思维

原创
作者头像
漫谈测试
发布2025-10-14 05:03:24
发布2025-10-14 05:03:24
9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漫谈测试漫谈测试

“艺术品”思维指的是追求完美但脱离实用的倾向。那么解决方案应该围绕如何将测试方案拉回“工程制品”的定位。

作为测试管理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实际的问题。所谓“艺术品”思维,是指测试工程师在编写测试方案时,过度追求理论的完美性、技术的前沿性、文档的华丽度或覆盖的无限性,而忽略了测试的本质目标——以合理的成本,高效地评估产品质量,并为项目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信息。

这种思维会导致测试方案脱离实际、无法落地、成本失控,最终失去对项目管理的价值。

从“完美”转向“足够好”

测试方案不是学术论文,而是指导测试活动的“作战地图”。

管理动作:

在方案评审中反复提问:“我们解决的核心风险是什么?” 引导团队聚焦于本次迭代最关键的业务功能、最复杂的代码变更、以及历史上最薄弱的环节。

定义“完成标准”: 明确告知团队,一个“好”的测试方案不是看它有多厚、技术多新颖,而是看它是否清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测试范围和边界是否清晰?(测什么,不测什么)

测试策略是否能有效覆盖核心风险?(怎么测)

所需资源(人、环境、时间)是否明确且合理?

出口准则是否可衡量?(达到什么标准可以停止测试)

强调“价值驱动”: 不断向团队灌输思想: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钟测试,都应该能直接或间接地回答一个关于产品质量的商业问题。

强化风险导向,而非覆盖导向

“艺术品”思维常追求100%的覆盖率,但这在现实中既不经济,也常无必要。

管理动作:

引入并推行风险分析会议: 在编写方案前,组织开发、产品、测试三方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基于风险优先级(可能性 × 影响度)来分配测试精力。

应用“二八定律”: 明确要求团队将80%的精力和最深入的设计,用于20%最高风险的功能模块。对于低风险模块,采用更轻量、更自动化的手段。

挑战“过度测试”的倾向: 当看到方案中对一个非核心功能设计了极其复杂的场景时,要直接提问:“这个场景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漏测,对用户的影响是几级的?我们投入的回报率是多少?”

推行实用主义的技术选型

“艺术品”思维喜欢追逐“银弹”和新技术,而忽略了技术债务和维护成本。

管理动作:

建立技术选型原则: 例如:“优先使用团队熟悉且稳定的技术”、“新技术的引入必须经过POC并证明其能显著提升效率或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强调“可维护性”和“可执行性”: 一个由复杂框架搭建、只有原作者能看懂的自动化方案,远不如一个简单、稳定、团队人人都能维护的脚本有价值。

关注ROI(投资回报率): 对于自动化、性能测试等投入,要求方案中必须进行粗略的ROI分析。这个自动化脚本需要开发多久?能节省多少手工回归时间?维护成本高吗?

标准化与模板化,限制自由发挥

“艺术品”思维往往伴随着个人风格的过度展现,导致方案风格迥异,难以管理和评审。

管理动作:

制定并维护《测试方案编写规范》和模板: 模板应聚焦于核心内容,避免华而不实的章节。例如,必须包含:版本信息、参考资料、测试范围、测试排除范围、测试策略(按功能/风险拆解)、环境与数据需求、进度与资源安排、风险与应对、出口准则。

限制文档篇幅: 对于中小型项目,可以明确要求方案正文不超过X页。这迫使作者进行提炼,只写最关键的内容。

统一术语和表达: 在团队内统一对“测试策略”、“测试级别”、“测试类型”等术语的理解,减少沟通歧义。

作为测试管理者,避免团队陷入“艺术品”思维,本质上是一场管理上的引导和平衡。你需要:

设定清晰的边界(通过模板和规范),

提供明确的方向(通过风险分析和目标对齐),

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通过聚焦的评审),

并持续培养团队的正确价值观(通过沟通和教育)。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从“完美”转向“足够好”
  • 强化风险导向,而非覆盖导向
  • 推行实用主义的技术选型
  • 标准化与模板化,限制自由发挥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