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能家居和公司信息化办公时代,路由器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信号发射器,它是家庭和企业网络的核心枢纽,承载着Wi-Fi连接、上网权限、设备管理、安全策略等重要任务。而无论是修改Wi-Fi密码、限制某台设备网速,还是开启家长控制功能,或是需要将内部系统应用端口映射到外地远程访问,都需要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那么,该如何查看自己路由入口进入,并按需设置内网端口映射公网外地访问,这一看似专业的后台管理操作?本文分享多种方法详细教程路由操作。
查看自己路由入口地址的方法有不少,常见以下几种:
(1)看路由设备上标签信息
翻转路由器,找到印有「管理页面」「登录地址」的标签,直接输入上面的网址(如 192.168.0.1)或域名(如miwifi.com)。

常见路由本地登录地址有如:
TP-Link:tplogin.cn 或 192.168.1.1。
小米 / 红米:miwifi.com 或 192.168.31.1。
其他品牌:routerlogin.net(网件)、falogin.cn(飞鱼星)等,具体以标签为准。
注意:部分品牌默认密码需首次设置,忘记密码可尝试 “admin”“password” 或直接重置路由器(一般有个重置按键功能)。
(2)看电脑IP属性了解路由地址
如果是电脑有正常联网上网的,可以通过查看电脑IP属性,查看对应本地路由入口IP地址。
通过网络属性查看:在电脑右下角任务栏,网络图标右键,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查看活动网络,对应正常联网连接的点击,出来WAN状态联网属性;点击详细信息,对应里面的网关地址,即是本地路由登录入口IP。
通过一个命令查看:win+r快捷键出来运行,输入CMD回车出来命令提示符,再输入ipconfig命令回车,即可看到对应本机IP详细信息,包括网关Ip这个就是本地路由入口。
(3)看手机IP联网信息了解路由地址
在手机上查看路由器IP地址的通用方法为:进入手机设置→Wi-Fi→点击已连接的网络详情→查找“网关”或“路由器”字段,显示的IP地址即为目标值。
安卓设备:
打开「设置」→「WLAN」(或「无线网络」)。
点击已连接的WiFi名称(部分机型需长按或点击右侧详情图标)。
在详情页中找到「网关」或「路由器」字段(如华为显示为“网关”,小米标注为“网关地址”)。
iOS设备:
进入「设置」→「Wi-Fi」。
点击当前连接WiFi旁的ⓘ图标。
在「IPv4地址」部分查看「路由器」对应的IP。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输入对应上一步查看到的本地路由入口地址,正常情况即会出来路由登录页面,输入对应帐号密码即可登录本地路由管理后台操作。

本地搭建服务器,或网络设备,需要提供互联网外地访问时,就需要将本地的内网IP端口映射出去,这需要结合本地有无公网IP,选择用网络端口映射工具,或路由设置的方案。
如果本地没有公网IP权限,或公网端口受限,想让外地访问进来,就需要网络端口映射工具或类似内网穿透技术应用软件来解决。以常见大众化nat123网址转换工具为示例,操作步骤如下:
(1)下载安装和注册登录
在服务器本地,或所在内网另台网络设备上,下载安装nat123客户端;对应官网注册链接页面,自定义名称密码邮箱获取帐号,然后登录客户端。
多处使用注意:如是多个应用不同环境的,需要分别注册使用不同帐号区分。
(2)添加映射自定义内外网地址
登录nat123客户端后,默认映射列表下“添加映射”点击,出来新的设置页面。通过这一步配置,结合自己本地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对应的映射类型和自定义内外网地址端口,确认保存即生效。

小白提示:添加保存后,可见客户端多了一个映射记录图标,鼠标移动上面有相应状态检测提示参考。
(3)外网地址端口访问
在外地需要访问内部应用时,使用对应的映射设置好的外网域名端口地址即可。如在家访问公司OA,或直接将自己电脑端口应用提供他人访问等场景都可以快速实现,且不再需要路由设置,也不用公网IP,这也是一种通用的内网发布公网访问的便捷方案。
有公网IP,有路由权限,可以借助路由本身自带的端口转发功能,将外部用户请示转到内部指定IP端口上。
(1)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
浏览器输入默认网关IP(如192.168.1.1或192.168.0.1),使用管理员账号密码登录。
(2)进入端口映射功能页面
路径示例:高级设置→端口转发(华为)、转发规则→虚拟服务器(TP-Link)或安全→NAT设置(部分品牌)。

(3)添加映射规则
外部端口:公网访问时使用的端口(如8080);
内部IP地址:内网设备的固定IP(如192.168.1.100);
内部端口:设备实际服务端口(如NAS的5000端口);
协议类型:根据服务选择TCP、UDP或ALL。
(4)保存并验证
启用规则后,外网通过公网IP:外部端口访问服务,若使用动态IP需配合DDNS域名。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