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说“用数据说话”,但说真话之前,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数据到底靠不靠谱?
很多时候,报告做出来了,图表看起来也挺花哨,但业务部门一看,摇头说:“这数据不对啊!” 领导一问:“为啥这报表跟财务的对不上?” 分析师一脸尴尬:“可能……底层数据有点问题。”
说白了就是:数据没清洗干净,后面的分析全都站不稳。
所以啊,别以为数据清洗就是删空格、去重搞搞格式,真正的数据清洗,是要把脏数据清干净、错数据理明白、乱结构规整好。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清楚:数据清洗必须先解决的六大核心问题。

这个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业务方最容易崩溃的地方。
比如“客户名称”这一个字段:
这就是典型的命名不统一、格式不标准。
看起来不严重,但影响很大:

怎么解决?
解决思路:统一字段标准 + 建立映射规则

说实话,数据清洗如果全靠人工搞,是个极其消耗时间、体力、耐心的事——尤其是数据源又多、字段又乱的时候。
数据表一打开,全是空值、null、-1、9999……
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缺失值、伪值、异常值的问题。
比如:
这些数据,不能直接删掉,也不能直接用,要“看情况处理”。

解决思路:三看法则 + 分场景处理

常用清洗操作:

总之,不能盲目删,也不能瞎补,要在业务理解的基础上清洗。
你见过那种“几十列”的Excel表吗?字段名从A到AZ,一张表既有客户信息、又有订单、又有SKU库存,什么都往里塞。
看起来啥都有,其实啥都不好用。
这就是数据结构混乱、字段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典型表现:
解决思路:字段规整 + 结构分拆

如果能配合建一个数据中台或数据仓库结构,前期就能规避80%的字段混乱问题。
这个问题,一到打通系统的时候就爆雷。
比如:
这就导致了:系统之间数据打不通,分析没法穿透。
解决思路:建立主数据 + 设计主键映射

这是数据清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否则BI图表点不透、看不到细节原因。
一查库存,显示有1500件;一看明细,发现其实是同一批货录了三次。 再查客户订单,发现同一个订单编号出现了5次,只是时间戳不同、备注不同。
这种情况如果不清理,分析就会出大问题:
解决思路:多维去重 + 分层过滤

千万别以为“去重”只是点个“去重复”,实际上这是分析失真的重要根源。
这个问题最隐蔽,但杀伤力极强。
比如报表上一个指标叫“订单金额”,但有人算的是商品价格总和,有人加上了运费和税费,还有人减去了优惠券。
结果三个部门的“订单金额”全都不一样。
这就属于典型的:口径不一致,字段含义模糊。
解决思路:建立字段说明 + 定义口径标准

只有字段定义清晰,大家才能在一个数据口径上做分析,才有“共识”和“协同”。

数据清洗这件事,听起来像“脏活累活”,但真做分析的都知道:
数据不干净,分析就不靠谱;底层有误差,决策就跑偏了。
想让数据“说真话”,第一步就是把这六件事处理好。 别急着建模型、画图表,先把地基打稳,这比什么都重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